图片 我国第16颗北斗卫星昨夜发射 具备区域服务能力(4)_澳门新濠天地_澳门二十一点-游戏|网址
当前位置: 澳门新濠天地_澳门二十一点-游戏|网址 > 军情观察 > 中国军情 > 正文

我国第16颗北斗卫星昨夜发射 具备区域服务能力(4)

2013-03-09 14:34|军事网| 编辑: | 点击: 次 | 我要评论()



  •   综合多方因素,1994年,我国批准了“北斗”的研制建设任务。据“北斗”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介绍,其采取“三步走”战略:第一步,2000年建成“北斗一代”试验系统,解决有无问题;第二步,2012年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第三步,2020年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虽然起步晚但也有优势
      “北斗”起步比GPS晚了20年,但技术上并没落后很多,GPS所拥有的一切功能“北斗”都具备,还有着GPS没有的“独门秘技”。孙家栋表示,“北斗”最大的创新在于把导航与通信紧密地结合起来,既能知道“我在哪里”,也能知道“你在哪里”。
      如果把GPS比作收音机,那么“北斗”就相当于卫星电话,可以实现双向交流。“5·12”汶川地震中,“北斗”这种独有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就派上了大用场。震后,灾区通信瘫痪,中央无法掌握灾情。救援部队紧急装备了1000多台“北斗一号”终端机,武警四川总队一支小分队就靠这个终端机发出了来自震中的第一条短信。救援期间,部队用“北斗”共发送74万条短信。但苗前军也指出,“北斗一代”卫星转发器的通道容量有限,限制了短报文通信功能的使用,拖延了其在行业市场的推广。
      “北斗一代”是试验系统,应用能力和范围受到很大局限,随着第二代卫星的部署,“北斗”才真正进入和GPS竞争的轨道。2011年12月27日,“北斗二代”开始试运行,今年年底正式运行后,其定位精度将由25米提高到约10米。
      “北斗”发展的瓶颈在哪里
      2011年“格洛纳斯”第二次实现全球覆盖,2014年首颗GPSIII卫星将发射,“伽利略”全球覆盖进程也可能在“北斗”之前完成。对手扩张的步伐紧锣密鼓,“北斗”胜算几何?中科院院士、大地测量专家杨元喜在2012年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年会上表示,未来“北斗”将能实现80%的中国市场占有率,并力争20%的全球市场。
      但现实并不乐观。“北斗”产业化进程迟缓,2010年,其产业规模为60亿元,仅占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的6%。
      “北斗”产业化关键看北斗导航终端,而在其关键元器件中,导航芯片的国产化最为人所关注。苗前军对记者说,“有星无芯”是卫星导航领域的院士们最担心的状况,指的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虽然发挥效果了,但接收终端的芯片却不是国产的。
      据曹冲介绍,“北斗”导航芯片长期依赖国外,近两年来,国内企业才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但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国产芯片水平普遍不高。
      国产“北斗”导航芯片之所以发展迟缓,苗前军认为有两点原因:一是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的力度不够,尤其对于民企而言,他希望国家的投入不是“雷声大雨点小”;其二是国内芯片企业陷入了一种怪圈,市场需求少导致芯片生产量小,造价贵,这也跟企业自身造血机能不足有关。


  • 复制链接
  • 打印文章
【已有位网友发表了看法,点击查看 。】
用户评论:希望朝鲜理性看安理会决议 应当理解中国难处
发表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